Search

手足衝突的處理技巧&學習機會
.
  學前階段,手足互動時間比其他人來得更長,經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手足衝突的處理技巧&學習機會
.
  學前階段,手足互動時間比其他人來得更長,經常會產生衝突。然而,衝突不一定是負面的,反而是培養問題處理能力和人際相處方式的好機會。常見的手足衝突有二個:「搶玩具」和「意見不合」。搶玩具的部分,因為較小的幼兒還沒有物權概念,往往以為東西都是他的,所以就會出現:一個堅持要拿對方手上的玩具,一個則不斷主張自己的所有權。而意見不合的衝突像是:玩家家酒時,兩個都想當老闆而爭吵;或者小的不想照大的意思來進行遊戲等對遊戲方式的爭執。
.
  以往大人可能會要求「大的要讓小的」,但這可能會增強小寶用搶或吵來和大寶互動。而大人直接仲裁,也減少了孩子練習處理問題的機會。因此,在安全情況下,大人可先觀察孩子處理衝突的方式,如果孩子還不具備良好處理能力,這時大人再教導適當衝突處理方式,才有助於孩子未來的社會互動,以及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。
.
協助孩子釐清衝突原因和思考解決方法可參考以下步驟:

①了解事情的經過:
先不要批判孩子,讓孩子描述事件經過,讓孩子表達他的感受和想法。如果孩子較小孩還不會口語表達,大人也可以幫忙說出可能的想法,例如:你正在玩車子,弟弟看到後,直接要拿你手上的玩具,你不想車子被搶走,所以推開弟弟,然後弟弟哭了,接著又過來繼續要拿。
.
②釐清衝突的原因:
  1. 就事論事:如果這個玩具確實是屬於某一方,則要尊重他的所有權;如果物品不屬於任一方,孩子通常會以正在手上玩來認定所有權,但事實上該物品是公用的,這時候可能就需要明確的公用物品使用規則,當有爭吵時就可以照著規則走,較不會出現不公平的狀況,例如:玩具輪流玩,每次可玩5分鐘,然後要換人。另外也需要講好不遵守規則可能要會有什麼後果,像是玩具會被沒收,或不遵守者不能玩。規則可以依需求來制定,也可以跟孩子討論。

  2. 互動技巧:有時幼兒衝突的起因是一句話的不禮貌,或一個動作不小心所造成。例如:因為弟弟用搶的方式,讓哥哥有被攻擊的感覺。如果說弟弟不是用搶的,而是禮貌詢問借用,也許哥哥就願意借玩具了。或者,哥哥覺得他還要玩一下再借,想要弟弟再等一下,但不知道怎麼讓弟弟等待。然而,就算大寶表達了,但小寶也許還沒有這樣的理解能力,大人可以向大寶說明這個狀況:小寶目前還在學習、小寶會這樣做的原因。讓大寶理解小寶的能力,以友善、教導的方式來互動;同時,大人帶著小寶學習用適當的方式跟大寶借用玩具。讓手足都學習到正向的互動方式。
.
③鼓勵孩子思考更多解決的方法:
先和孩子討論這次的方法效果怎麼樣?例如:你把弟弟推開,問題解決了嗎?而推人可能會有什麼危險? 藉著提問引導孩子思考目前處理方式是否適當,然後再去思考還有什麼處理方式,例如:下次遇到你和弟弟都想玩同一個玩具,可以怎麼辦呢? 不論是一起玩、告訴小的要怎麼借、提供一個玩具給對方、先去玩別的玩具,或者請大人幫忙、先離開衝突現場等,討論出孩子做得到也適當的方法,接著演練幾次,確認孩子記得,然後鼓勵孩子下次試試看。

育兒的過程是蠻長且艱辛的,並需依孩子的個性與行為來調整教養方式。您有任何育兒上的問題非常歡迎在下方留言,我們會邀請您加入我們的【媽媽育兒聊天室社群】,讓媽咪們分享育兒心得與問題,與大家做良性的溝通與交流。歡迎您的加入❤️
#職能治療師蔡曼嫻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